15101169516

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到2021气体传感器规模将接近10亿元

到2021气体传感器规模将接近10亿元

更新时间:2018-03-06点击次数:825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逐步深入推进,我国以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和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站为主体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不断完善,很多省(市、区)已经开始建设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

 

空气质量监测站的主要功能是对空气中的常规污染因子和气象参数进行24小时连续在线监测,将分析出的数据提供给环保局作为空气质量好坏参考,并辅助环保决策。然而,要想对空气质量进行准确全面的监测,自然就离不开对的研发和运用。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肖云峰研究员和龚旗煌院士带领的课题组,成功制备了基于纳米光纤阵列的全光,新传感器的单颗粒粒径分辨率达到10纳米。该传感器不仅精度高,且成本低、操作简单、便于携带,可快速地检测出大气中的超细颗粒物。

如今随着“蓝天保卫战”的全面开展,“治霾”在政府的控制下逐渐走上了化道路。2月27日,广东*利用无人机技术和激光雷达等对区域环境进行“水陆空”立体监控中心在广东佛山禅城区成立。该中心推出“移动式空气质量监测系统”,依托安装在公交车上的气体传感器进行大气监测,只要车辆能到达,便能采集该处的空气质量数据,弥补了过去监测点位有限及监管人力、物力有限等缺点。

气体传感器是一种将某种气体体积分数转化成对应电信号的转换器。探测头通过气体传感器对气体样品进行调理,通常包括滤除杂质和干扰气体、干燥或制冷处理仪表显示部分。气体传感器在有毒、可燃、易爆、二氧化碳等气体探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环境问题一直是乃至*关心的话题,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一直在遭受着严重的破坏,如何保护环境就需要建立环境监管机制,建设物联网成为必要,而气体传感器作为环境检测的*传感器将有助于建设环境物联网。

传感器是物联网核心和基础的环节,是各种信息和人工智能的桥梁,其技术领域中重要门类的气体传感器,横跨功能材料、电子陶瓷、光电子元器件、MEMS技术、纳米技术、有机高分子等众多基础和应用学科。高性能的气体传感器能大大提高信息采集、处理、深加工水平,提高实时预测事故的准确性,不断消除事故隐患,大幅度减少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的发生。能有效实现安全监察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电子化,变被动救灾为主动防灾,使安全生产向科学化管理迈进。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各国政府对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视,为气体传感器的应用创造了巨大的机会。据研究公司Yole Développement预测,2021年气体传感器规模将达到9.2亿美元,未来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7.3%,其中环境监测在所有应用领域中位列第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