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更新时间:2018-03-14
点击次数:346
为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和《工业节能管理办法》,充分发挥节能监察的监督保障作用,持续提升工业能效和绿色发展水平,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3月6日工信部正式印发了《2018年工业节能监察重点工作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并将以此展开2018年工业节能监察工作。
《计划》提出,要进行重点高耗能行业能耗专项监察。按照“十三五”期间对高耗能行业企业实现节能监察全覆盖的总体要求,重点核查2017年石化、化工、造纸等行业重点用能企业能耗限额执行情况,对2000多家乙烯、合成氨、电石、烧碱、尿素等石化、化工企业,500多家独立焦化企业,3000多家造纸企业实现行业全覆盖开展节能监察。
推进绿色转型,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已经成为各界共识。多数业内人士表示,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不但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保问题,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未来将成长为规模有望超过十万亿的重要产业。
随着我国工业节能工作的开展,需要对用能企业加强能源计量和能效管理。2017年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了《2017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化工作要点》,指出要加强能源计量领域标准建设,进一步推动能源装备其精度、性能稳定性、通信手段和协议开放性等技术水平的提升。
目前,我国对工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高度重视。据工信部介绍,随着近年来多项政策和措施出台,工业绿色转型正在不断加速。2012年到2016年,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29.5%和26.6%,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约10.7亿吨,规模以上工业累计节能约7亿吨标准煤。
2017年开始,我国为加快实施绿色制造工程,还持续加大节能、节水、节约资源投入,2017年利用绿色制造财政专项支持了225个重点项目,会同国家开发银行利用绿色信贷支持了454个重点项目,发布了433项绿色制造示范名单。同年,我国还加强了对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合成氨等重点高耗能行业节能监察,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推进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制造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重点行业能效、水效、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提升。
在各项工作的带动下,我国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装备等绿色制造产业也快速发展。据工信部介绍,2017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5.8万亿元,风电、光伏技术装备发展迅速,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约2.7亿千瓦,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170万辆,绿色低碳产业规模正在不断壮大。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2018年力争实现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同比下降4.5%等目标,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