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更新时间:2018-04-02
点击次数:480
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拆解和梯次利用的总体规模将达到131.0亿元,国家政策密集出台,三大势力已经竞逐锂电池回收产业蓝海,仪器企业或可积极参与提供相关仪器设备支持。
据了解,自2014年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以来,截至2017年底累计装配动力蓄电池约86.9GWh。动力电池的使用年限一般为5-8年,意味着前期投入的新能源电池基本处于淘汰临界点。
面对即将到来的动力电池报废高峰,政策层面及时跟进。近日,国家陆续发布:《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2016年以来,《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拆解规范》、《车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余能检测》等标准已经出台实施。针对即将到来的“报废潮”,《暂行办法》中可看出,回收的汽车动力电池将通过梯次利用和报废拆解两种方式实现资源的再循环。
业内普遍认为,废旧动力电池回收途径、安全拆解、环保处理、保证产品质量以及再利用技术仍是行业面临的共性难题,针对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工艺路线还处于探索阶段,以循环制造为目标的回收技术还未开展。随着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发布,众多相关仪器设备供应企业或可对这锂电池回收“蓝海”加以关注。
“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早由Gilbert N. 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 S. 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所以,锂电池长期没有得到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
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可充电电池的第五代产品锂金属电池在1996年诞生,其安全性、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优于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的高技术要求限制,现在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的公司在生产这种锂金属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