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人工智能作为未来的颠覆性、战略性技术,已经成为竞争的新焦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为培育人工智能新业态,加快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我国制造业提供强有力科技和信息化支撑,2017年12月底,工信部正式印发了《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计划中重点培育八项智能产品和四项核心基础,而智能传感器排在核心基础的*位,处于基础重要的地位,进一步肯定了传感器对于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意义。
当前,信息技术发展正处于跨界融合、加速创新、深度调整的历史时期,呈现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新特征。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兴起,推动计算架构、模式及智能传感出现重大转折,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传感器作为未来万物互联的核心基础,预计2019年,我国智能传感器将达到960亿元的规模。
为弥补我国传感器产业面临的“短板”,工信部出台的《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中明确规定了发展智能传感器的四大主要任务:一是补齐设计、制造关键环节短板,推进智能传感器向中升级;二是面向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健康医疗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智能传感器应用示范;三是建设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进一步完善技术研发、标准、知识产权、检测及公共服务能力,助力产业创新发展;四是合理规划布局,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ligence),英文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它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人工智能将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可以说几乎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人工智能与思维科学的关系是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人工智能是处于思维科学的技术应用层次,是它的一个应用分支。从思维观点看,人工智能不于逻辑思维,要考虑形象思维、灵感思维才能促进人工智能的突破性的发展,数学常被认为是多种学科的基础科学,数学也进入语言、思维领域,人工智能学科也必须借用数学工具,数学不仅在标准逻辑、模糊数学等范围发挥作用,数学进入人工智能学科,它们将互相促进而更快地发展。